- 作者:彭慧、史菲菲
- 审核:李才芳
- 时间:2024-03-14
- 点击:1094
- 来源:思政教育部、党委党建部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五年来,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行业实际,打造特色鲜明的思政课,培养优秀师资力量,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网站特开设宣传专栏,全面展现学院思政课建设发展情况。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足电力行业,瞄准办学定位,积极推动制度机制、课程资源、教师队伍等方面建设,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好关键课程作用,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盘棋科学布局,构筑思政课“大体系”
习近平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学院党委始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压实责任,实现头雁领航。坚持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切实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党委书记、校长到思政部开展专题调研,带头讲授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加强思政课建设;抓住开学、毕业典礼等重要时间节点,登台讲授“思政大课”。二是一体推进,实现群雁共振。搭建党委领导、党政齐抓、部门协同、全校参与的思政课建设工作体系,定期召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群策群力,形成各职能部门、各系部工作合力,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保障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不断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三是一以贯之,强化支持保障。印发《中共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印发“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支持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思政类教研项目,加强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思政课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输血+造血”式培育,建强思政课“大师资”
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学院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通过“输血+造血”方式,配齐建强师资队伍。
一方面通过校园招聘、内部转岗等方式积极引进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师,同时面向社会和公司系统聘请了全国电力劳模、江淮工匠、产业教授等为思政课特聘教授,为思政教师队伍输入鲜活血液。目前,已建成一支以专职为主(7人)、专兼结合(专职教师和3名兼职教师均为马克思理论及其相关专业硕士,思政课特聘教授5名)、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通过落实多项措施提高现有思政教师业务素质,激活自身“造血”机能。一是重视培养培训。每年均通过外出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周末大讲堂等形式组织思政教师开展学习、培训交流及调研,强化提升教学方式、课堂互动等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的训练。二是加强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研究。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2020年立项的省级提质培优项目),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究、规范课程设计环节,深化教学方法改革,重塑课堂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能。三是以练促教,以赛促教。每学期开展思政课教师听评课、“说课程”比赛等业务练兵活动,指导学生参加思政类、创新创业类比赛,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5年里,1名教师被评为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3名教师被评为省教坛新秀。主持省级课题7项,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篇,参编思政类课程教学辅导书籍3本。思政教师团队获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1项。1名教师主讲的微党课获“十佳优秀微党课”,主讲的党史课程被评为“公司系统党校第二届名师名课”。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比赛,获省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含本专科学校)优秀奖1项;首届“延乔杯”大学生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三等奖1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银奖2项,“象新力杯”全国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
“一小+一大”并举,丰富思政课“大课堂”
习近平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学院积极推动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实践教学等改革,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科学构建思政课“大课堂”。一是深化改革,做实做精“思政小课堂”。针对具体专业不同学情,规范课程设计环节,力争做到每门课程均采取不同风格的教学授课模式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坐得住、听得进、用得上”。二是深挖资源,拓宽拓广“社会大课堂”。每年组织学生赴安徽博物馆、安徽渡江战役纪念馆和安徽名人馆开展思政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参加“向光而行、匠心筑梦”劳模工匠进校园专题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精益求精的意识观念。2020年,皖电劳模精神宣传教育基地落地学院,成为思政实践教学基地重要场所,三年里共迎接3千余名学生参观学习。三是打破壁垒,融合融进“两个课堂”。学院立足电力行业工作实际,与送变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带领学生走进电力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更好地打造产教融合、行业特色、社会参与的有生命力的思政课堂。
推进课程思政 多措并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习近平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学院统筹布局全院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一是抓好机制建设。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协调推进,指导系部分类实施。出台《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健全领导机制,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每门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标准,构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二是抓好课程思政“主力军”,注重凝聚教师思政育人共识。召开“课程思政”工作研讨会,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听取全国劳模报告、观摩课程思政示范课等活动,强化教师立德树人使命意识。强化教师分类指导,在新聘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中设置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模块,选派优秀教师参加校外各类课程思政研讨会等专题培训。三是抓牢课程建设“主阵地”,加强示范课程建设。连续三年举办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比赛,教师团队参加省“课程思政比赛”获三等奖2次。建成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完成3项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耦合联动,同向同行,提高立德树人成效,构建“大思政”教育新格局。
思政课程是一门立德树人和培根铸魂的课程。新时代新征程,学院将进一步完善“大思政课”体系建设,同时紧密结合电力院校办学定位,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结合电力资源、企业文化、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开拓思政课堂、拓宽思政视野,打造学院特色思政实践活动,推动思政课程从“理论思政”向“实践思政”和“特色思政”的创新性转化,不断提升思政课程育人的实效性。
(供稿:彭慧 史菲菲 一审:李才芳 二审:田彦 三审:池坤鹏 校核: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