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2】“双主体三融合四到位”创新实施电力人才定向培养
  • 作者:蔡涛、李文胜
  • 审核:侯宜祥
  • 时间:2023-01-10
  • 点击:2728
  • 来源:电力工程系

10月28日,电力工程系两位同学奔赴岳西供电公司,拉开了学院首届定向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的序幕,也标志着学院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2020年以来电力工程系在学院的领导下,主动出击,不断开拓,大胆探索,创新实施双主体三融合四到位的定向培养人才模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得到上级公司肯定,有力支撑公司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学院定向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获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评选的“十三五”电力行业人才工作创新案例推广,获得安徽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


“双主体”育人协同发力共同发挥主体责任

双主体即培养方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方,用人主管部门单位和省管产业单位、供电服务公司等用人单位一方,均作为培养主体,做到“四个共同”,即共同谋划培养规划、共同商议教学计划、共同实施全过程管理,共同承担培养、使用责任。

首先“双主体”育人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合作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学院定向培养奠定基础。其次“双主体”育人也是中国特色学徒制核心内容,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有效落实院校和企业双主体责任真正做到招生招工一体化、实施校企联合双场所、双导师培养。同时“双主体”育人增强定向培养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自主选择,确定定向培养关系,采取有效的激励约束措施。对于学生而言,在三年的定向培养过程中会持续了解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工作管理要求,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毕业生有较深入的了解,便于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长期计划。

“三融合”确保培养规划落地落实

第一,人才培养方案岗位技能要求融合校企按照岗位技能要求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电力工程系各专业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标准总体坚持一体化设计思想,体现现代学徒制要求和高职教学特色。

第二,教学内容和电力技术发展前沿融合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电力工程系组织专业教师与生产企业开展技术科研项目研究,聚焦生产现场项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校企合作科研水平。组织学生和专业教师参与线上线下各种类型的行业专业展览、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活动,让师生了解技术发展动向。

第三,岗课赛证融合,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全面提升。电力工程系已开展的“1+X”证书包括无人机操作应用、装表接电和变配电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另外还积极组织同学参加特种作业电工、维修电工等多种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学生技能竞赛方面,定向培养工作开展以来,参与定向培养的同学已有多人获得全国及全省各类技术技能大赛奖项。蒋多晖指导团队在国家级变配电运维专业技能竞赛、蔡涛指导团队在全国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和全国互联网加双创大赛、杨轶婷指导团队在全国互联网加双创大赛和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奋勇拼搏获得多项奖励。

四到位”从组织与管理上保障人才培养的效果

学校企业学生各方思想认识到位。对企业加强政策宣贯,统一思想,提高对定向培养工作的认识,让企业认识定向培养过程中“双主体”工作方案的设计思想和工作重点,提高企业参与定向培养的积极性。教育学生,充分珍惜培养的机会,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学生专业与安全教育到位。时刻关注加强安全教育,包括专业安全教育、安全文化教育等。培养过程中,在校内教学时安排《大学生安全教育》等理实一体化课程。在企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安排专门岗前安全教育和安规考核。疫情期间,在疫情常态化管理要求下,各项工作即要既保证同学健康安全,又要考虑帮助企业稳定生产。

 全过程管理严格到位。电力工程系联合教务处、学生处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和实践教学推进会。强调在企业期间要加强学生与学校的信息交流。加强制度管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新环境、新问题、新目标、实事求是,制定系列管理办法学院在已有教务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了云班课系统、超星学习通和今日校园平台。系统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即时互动、资源推送和作业任务布置,可以完整记录学习行为,实现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与用人单位信息沟通及时到位。加强教学过程中校企联系,建立沟通机制学生学习、竞赛、组织发展、思想品德等及时告知用人单位,共同管理学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建立工作群,公司人资与学院教师对接,形成高效率工作模式。通过上级公司人资部门主办的联席会议,做好学院和各用人单位指导协调工作。

双主体三融合四到位的定向培养人才模式,得到合作企业和学生的认可。下一步,电力工程系在学院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加强管理,不断提升,为确保完成定向培养工作各项目标,为电网企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技能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蔡涛、李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