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系:追光而遇 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记2023年全国高等院校发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技能竞赛指导教师
  • 作者:刘聪
  • 审核:于传
  • 时间:2023-12-28
  • 点击:912
  • 来源:动力工程系

1115-17日,我院动力工程系3支代表队6位同学在“2023年全国高等院校学生发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技能竞赛”中分别荣获团体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其中风力发电机组赛项获得个人成绩全国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奖率达100%,取得历史最佳成绩!成绩的取得,与学院、系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密不可分,更是各位参赛队员三个月的埋头苦干,用时间和汗水拼出来的!作为竞赛指导教师,我们为学生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坚定信念 目标不止

真正的动力来自内心。指导学生时,我们指导教师团队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自我激励,鼓励学生有勇气、下决心锚定“拿奖”目标,通过悉心倾听、理解和沟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困难和挫折,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坚持。

竞赛中,比拼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是心理素质、自制力及个人综合素质的对决。指导教师既要全面关注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更要注重学生心理压力的疏导,做好参赛队员的引路人、自查镜、催化剂。

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收获源于日积月累,源于不懈的努力与足够的坚持!我们竞赛集训室里一块小黑板上写着:“今天六点起了没?”“考满分了没?”“要拿一等奖”……这些是我们指导教师激励集训队员的话,也是集训队员对自己的鞭策。

备赛既辛苦又枯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集训队员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提高技能、调整心态,以应对各种挑战;更需要指导教师透彻分析赛事变化来调整集训队员是训练。今年大赛仿真模型进行了调整,技能操作题均设置“小陷阱”,事故处理题都为组合故障!挑战是巨大的,但我们指导教师团队及参赛队员坚信“别人行,我们也能行”!

指导教师结束常规授课任务后便一头扎进实训室,和学生们一起找问题,排故障,攻难题;队员们顶住压力,埋头苦干,反复训练。曾有值班领导对我们说,“每天晚上,第二实训楼三楼的仿真实训室灯是最亮的,也是熄灯最晚的。”那是我们与集训队员们一起留下的“靓丽”的身影。指导教师与队员们日复一日、日以继夜的坚持与努力,最终为自己、为学院赢得了荣誉。

用心陪伴 倾心指导

技能竞赛辅导没有现成教材可以参考,需要根据竞赛评比标准、学生训练成效、竞赛对手等因素进行实时调整。接到任务后,我们竞赛指导教师团队立即分析今年比赛的特点,制订了科学的集训计划,并参考竞赛对手的集训进度及时修改。为解决技能操作难题,我们指导教师团队7月份提前对各仿真系统进行操作研究,对各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避免学生训练时走弯路。整个集训过程中,所有指导教师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并将消息置顶,保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答疑指导。针对仿真大赛技能操作性强的特点,创新训练方法,提出“任务式闯关训练”模式,让学生明确目标,有选择地一关一关去闯,让学生在高强度训练中也能够体验“游戏”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循序渐进地达成目标,这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潜能,提高了集训效果

备赛中间一段时间,集训队员无论理论成绩或是技能操作成绩都出现了“平台期”个别队员甚至完全找不到感觉,他们开始急躁、焦虑。这个时候,我们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放松心态,并向学生耐心解释高原现象是备赛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情况,试着将节奏慢下来,调整心态,相信自己,走出高原期后成绩就会迅速提高,也证明着知识从学习到应用,从积累到内化,训练成效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30MW仿真模型的集训队员为两名大二学生,备赛前期不能停下常规课程学习,他们只能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理论题和实操题的训练,整体训练时间短,训练难度大,这给队员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们觉得训练时长不够,知识点多,操作任务重,有畏难的情绪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指导教师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激励队员走出困境“风雨之后总见彩虹”。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坚定信念,践行责任担当。指导教师团队在备赛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其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全面提高。所有的汗水都有收获,我们创下所有参赛队员均获奖的佳绩,尤其是22发电运行班学生邱娟娟和21发电运行班学生尹宝仪同学分别荣获风力发电机组赛项个人成绩的全国第一、第二名,更是为我们大赛绘出最美的一篇画卷!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继续追光而遇,砥砺前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设置,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理念,不断优化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创新教育教学内容、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刘聪一审:周柏松二审:于传 校审:张静)